近年来,明前茶炒作年年升温,价格也跟着年年攀升。今年优质明前龙井茶一斤的价格达到了3、4万人民币,真可谓「明前茶,贵如金」。由于市场的炒作,消费者对绿茶已经形成了很…
近年来,明前茶炒作逐年升温,价格也逐年上涨。今年优质的明前龙井茶一斤价格达到三四万元,可以说是明前茶,贵如金。由于市场炒作,消费者对绿茶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只有明天以前的茶好,有价值,明天以后的茶等于低价劣质。用绿茶送礼,明后茶不能送,礼盒包装上必须明确表示明前茶。
,内行人知道明前只是节气、时间的概念,明前、明后、绿茶的质量不能完全划等号。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茶树品种的不同,明天生产的茶不等于好茶,明天生产的茶也不等于明天生产的茶。就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条件而言,所谓明前好茶,其实指的是长江下游江南地区明前生产的绿茶,而且这个地区也不是所有的树种都能在明前发芽。因此,严格来说,如果明前茶必须等同于好茶,明前茶只能来自江南地区清明前采摘的绿茶。其他地区如福建、广东平原地带以及海南的气候比江南更温暖,明前茶出得更早,而这些地区的明前茶与江南明前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们的树种、土壤、气候以及海拔高度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明前茶和好茶一样,最初和江南茶区密切相关,这个地区也是历代的贡茶区。史料显示,浙江长兴、安徽广德和江苏宜兴古属阳羡之地,生产的阳羡紫笋是唐代的贡茶。每年清明前夕,为了赶上皇帝的清明宴站日夜兼程,一天四百里,十天就到长安了。清明宴是唐代皇帝为了祭祖和招待大臣而使用的,为此举行宴会,每年立春后当地增加3万人的工作,满山寻找茶,有时整天不能采茶。唐代茶叶的制作方法与现在不同,在阳羡采的茶,不是芽叶,而是竹笋状的芽胞。
清代干隆认为清明节采集的西湖龙井是最好的,他封印的18棵御茶树,每年生产的明前茶不到1斤,采集标准极其严格。早上的太阳没有出来之前需要采摘。因为这时的茶叶被露水滋润,茶芽变软了。采摘的手法是凌露采摘,茶叶只能用指甲切断,茶芽的大小必须符合定制。
数量少,质量优良,皇家专用,明前茶成为民间憧憬的珍贵茶品。
随着明前茶这个概念的流行,一般消费者只知道明前茶是好茶,不知道这个概念是和特点地域相联系的。
为了满足人们对明前茶的憧憬,同时获得巨大的利益,茶商们把明前茶这个概念换成明前生产的茶都是好茶,明前茶和明后茶的价格有10倍到100倍的不同。巨大的价格差距推动了江南茶区从栽培、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整体单方面追求。
追求明前出茶的手段:一是改造树种。江南地区土生土长的茶树品种多为清明后出芽的中生和晚生种,以杂交的早生品种代替土生品种成为现在的趋势。这种做法使明前茶面临南橘北枳的尴尬。不同环境生长的茶树品质不同,适合制作的茶叶类型不同,制作工艺也不同。福建北部福鼎白茶和云南大叶种杂交后生成的新品种广泛种植在长江下游一带。福鼎白是生产白茶的优良树种,云南大叶种是中国着名的茶树良种,当地生产滇绿、滇红和普洱,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些杂交品种所制成的「明前茶」,名分有了,原有的优良质量却几无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