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发了一段视频给我,视频中一个茶人滔滔不绝论了一大堆鉴别古树茶的方法,背诵了一大堆茶学的名词,最后,告诉大家:甜茶就是古树茶!口感越甜就越是古树茶!
.
几天前,我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段视频.
在视频中,一个茶人滔滔不绝地讨论了很多识别古树茶的方法,背诵了很多茶学名词.
最后,我告诉你:甜茶是古树茶!口感越甜越是古树茶!根据这样的理论,前期做过手脚的茶可以称为古树茶.
例如,萎凋、揉捻后的堆香等,这些技术可能会使毛茶的口感变甜.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人知道,销售区的人不一定知道.
这样,古树茶就可以源源不断.
该茶人判断结论来源于碳代谢和氮代谢的关系,实际上该茶人正好颠倒了这种关系的结果.
这是许多茶人的误区,读死书脱离现实.
举例而言,每个茶学科学家都会说良种茶好,又言按照古人的方法种植茶树即为良种 优异生态=生态茶.
但是,在实际生产当中,由于之前的高产任务导致茶园大面积的密植化程度很高,一时半会要恢复生态,尚有远路.
这意味着茶学理论上的好茶,在实际生产中不一定是好茶.
简而言之,古树茶虽然老化程度但安全性第一.
对于市场来说,这种选择相对简单粗暴,对于云南大面积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现代茶园茶来说是不公平的.
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化分配的问题.
例如,古树茶做生茶,现代茶园茶做熟茶,发酵过程也实际上丢失了很多不利因素,或者衰减了不利因素.
据云南茶科学院报道,大树茶在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多种矿物质要素的含量低于小树茶,喝茶是喝水浸出物.
否则,内涵物质再多也没有意义.
氨基酸和多糖是主导茶叶颜色、香味、味道最重要的几种物质,缺乏这些物质意味着茶叶浓度不足,也就是说茶叶转换后的东西很少.
所以古树茶做生茶是优异品,而做发酵茶则未必.
古树茶的鉴别方法最初是从外形来判断的,去年台湾大师说弯弓茶是茶叶弯曲的极度弯弓,台湾大师在北京说薄荷塘茶是因为茶地旁种薄荷,其实这些说法很荒唐.
古树茶即为种子种植,自然长高,实际上云南的小树茶(市场俗称的台地茶)大部分仍然是种子种植,只不过,为了采摘方便和管理方便,刻意矮化,这个工艺历史上就有,并非云南创造.
其种类相同,叶脉、叶尖、叶缘相同,不是说变矮了就变异了.
这是常识不能再有常识了,但现在有人认为从叶底判断古树是否荒谬.
现在的云南学界也在研究树龄来判断茶叶,但实际上科学家没有整理完整的系统,科学实验报告书也检测不出树龄.
现在的古树和小树的对比,只有采样精度高,才能知道谁是古树,不是实验报告.
因此,云南茶叶界、树龄、识别都很谨慎.
只有一些茶农认为熟悉的茶可能会被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