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代变迁,科技文明的发达,价值观与口感都会改变,每个年代所使用的茶菁与制程都不相同。从粗放野生到人工管理栽培,从群体种生苗到无性阡插繁殖,从韵深、气足、质重到茶性强
、野生茶: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工栽培和管理.
茶叶因种植而易变异.
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或全无锯齿.因叶片革质肥厚,不易揉捻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
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茶菁多呈墨绿色.
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很多野生型茶精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容易引起腹泻,不适合饮用的野生型茶种适合制作茶的人反而很少.
野茶:最初是人工栽培和管理,由于某些因素无人管理.
乔木多,有人工管理,矮化,采摘方便.
嫩叶多银毫,叶缘较野生型锐齿,亦有无锯齿者.
叶身比野生乔木薄,毛茶颜色多为深绿色或黄绿色.
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比野生型强,茶质相当,香味高,口感比野生型水薄而刚烈.
但是,世界上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者1950-1985年以前栽培的野生茶园茶.
山茶科植物均为乔木(有主根系),人工行走插入无性生殖方为灌木.
云南许多晒青茶精的来源属于野茶,种植茶园后人工管理少,不洒人工化肥和农药,只做锄头和翻土整理.
茶龄大概在五六十年以上到百年左右.
茶种因种植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
颜色深,香味介于栽培型野生茶和茶园茶之间.
野茶的特性主要兼具野茶和茶园茶的优点.
香气比茶园茶稳定,但比野生茶香.
汤的质量与野生茶不同,但比茶园茶甜.
喉韵虽如野生茶内敛,但口感更全面.
今后的陈化价值,50年以上树龄的野茶不一定比野生茶差.
云南当地学者和制茶业认为的好茶种,茶叶中物质含量高,氧化和聚合反应基质也高.
这与台湾市场以香味口感评价其茶质优劣方式明显不同.
1985年开始以孟海大叶茶.景谷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云选9号.云玫瑰.矮丰等改良品种茶为主要普及栽培的普洱茶种.
一般灌木台地茶园,叶缘细致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与前三者相比,茶园茶的茶性最强.
茶质多薄,香味最高,口感刺激性也最强,甘甜短,水薄甜不稳定.
目前云南学界认同的茶种改良,香气高涨水轻甜的倾向明显,随着市场的扩大,绿茶化口感也被初学者接受.
启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文明的发达,价值观和口感发生了变化,每个时代使用的茶精和工艺都不同.
从粗放的野生到人工管理的栽培,从集体的栽培到无性的道路繁殖,从韵深、气质、茶性强、香聚集、组合水平、石模的压制、晒黑到机械的压制、干燥等的变化,没有对错和好坏,只是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观念而变化.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台湾茶人为主,追求复古概念,回归种植野生茶制茶,希望50年后出现下一个古董茶的世纪.
但是,由于19世纪50年代以前没能追求传统工艺的真相,能否像预想的那样成为现在的古董茶的风味还是未定的日子,而且50年后消费者是否喜欢这种口感也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