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潮汕去,学会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呷呆”(喝茶)了。毕竟中国人少有不喝茶的,广东人更爱喝茶,而潮汕人尤甚。
去潮汕,学习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下呆(喝茶)。归根结底,中国人很少不喝茶,广东人更喜欢喝茶,而潮汕人尤其如此。潮汕人常喝的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既有发酵茶的营养,又有不发酵茶的香味。乌龙茶的特点是苦、香,因其具有抗湿、消暑、暖胃、利水等多种功效,因此在东南沿海地区多生产、多喝这种茶,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模式,被称为工夫茶,又写功夫茶,因此被外国人视为潮汕最大的特色。 而且潮汕功夫茶,苦、香,有得一拼的非云南人喝的大叶种茶莫属,拿火塘边的烤茶来说,事情未免太极端了,就城里普通人喝茶的阵势也够吓人的,比如用巨大的咖啡瓶代替茶杯泡茶,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风靡一时,生于北京的京剧名家宋宝罗,就喜欢用大雀巢咖啡瓶泡茶头,客人来了,倒出一点茶头,兑水待客。但咖啡瓶泡茶到了云南人这里就没那么讲究了,看那老式的茶馆里,各自一瓶不说,决不兑水,泡好的蒸酶,磨锅或大渡岗,茶叶几乎漫到瓶口,几口茶下去,回甘向上,带出一口老痰后,茶客脸上才有了舒适。对外人来说实在是粗,但粗有粗的道理,这里海拔高,空气干燥,如果没有这苦浓香的茶水浇一浇,人就会像缺氧的鱼一样打不起精神。另一方面,云南人喜欢浓茶与云南地域文化无关。但粗有粗有粗有粗的道理,云南少数民族边民刀耕火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如果没有这浓浓的茶汤调节,在亚热带的湿热高温下怎么受得了,在亚热带的湿热高温下怎么受得了? 幸运的是,云南西南山区有些是随手可摘的大叶种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云南人喜欢浓浓的茶的独特饮茶习惯,这种习惯的原因,一方面是饮食习惯加上气候特征所致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是大叶种这一茶叶品种所致。只有这样,才不会给外界留下云南茶又黑又粗的印象,观感才是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云南茶在观感上的黑和粗,主要是由于大叶种茶本身的壮硕和制茶工艺所致,大叶种茶,尤其是古乔木茶,其显著的感观特征是粗,其叶片大可盈掌,因此,叶片之间的距离极其疏远,因此,柄长,比如我们采摘的云南大叶种一芽两叶二级茶,由于其芽与叶、叶与叶之间的距离疏远,因此,一芽两叶大叶种茶单枝鲜叶,一般可长达20厘米,其长叶柄俗称老梗,其实极其嫩,如果按照绿茶的观感评判标准,大叶种茶的这一特点,加上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其观感上的粗枝大叶,简直就是七级以外的废料!